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气候伙伴|湿地和碳到底是啥关系

智渔 智渔
2024-08-29



引 言



















湿地位于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处,是那些地表过湿、经常积水的地区。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红树林、沼泽、河湖滩、海边泥滩乃至珊瑚礁,都是天然湿地。随着国家2030、2060“双碳”目标的确立,湿地在碳汇方面的潜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湿地碳汇 (carbon sink) - 碳抵消 (carbon offsetting) - 碳汇交易 (carbon trading) 正在给湿地保护的管理者和行动者带来很多想象空间。


湿地与碳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海南气候伙伴小编有幸请来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湿地专家于秀波教授为大家讲解。


           


教 授
于秀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兼综合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生态系统监测与服务评估、生态系统优化管理与恢复政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编《生命之河》系列丛书,《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7)》《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中国沿海水鸟重要栖息地》等研究报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与参编学术专著27部。

Q1  湿地与碳的关系是什么?


于秀波:

湿地和碳排放的关系,简单说,就是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同时湿地植物腐烂分解也释放CO2、甲烷等温室气体。二者相抵,如果吸收大于释放,湿地就是碳汇;反之,如果吸收小于释放,湿地就是碳源。据估算,目前全球湿地每年CO2的净吸收量为8.3亿吨当量,占排放量的2.3%。这个比例不是很高,但也十分重要。


同时湿地也可以成为碳排放源。湿地中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如果外界环境改变了,或人类行为破坏了湿地,就有可能导致有机碳被氧化释放,加剧温室气体排放。


湿地如何实现碳汇和碳排放

绘图:卢书怡

湿地储碳包括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的碳储量,也就是地上生物碳量高达到5200-7100亿吨。而湿地地下的碳储量更大,可达17920-18820亿吨。目前全球每年排放大气的碳量才100亿吨多一点。两相比较,可见湿地碳储量之巨大。


所以说,保护好湿地,充分发挥其碳汇功能,同时避免储存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去,对全球气候减排非常关键。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上,让湿地发挥“增汇固碳”的功能是很重要的。


Q2  我国的湿地是碳汇还是碳源?


于秀波:

根据第3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我国湿地面积是2346.93万公顷,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居全球第4位。据研究,我国湿地碳库量为168.7亿吨,占全球的3.8%,每年湿地增碳汇能力为12亿吨。另外的研究认为,吸收和排放相抵,我国的湿地总体上是碳源,每年释放量在3-4亿吨。究竟我国湿地是碳汇还是碳源,尚没有公认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监测和研究。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文昌 会文

Q3  我国湿地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保护措施?


于秀波:

由于缺乏对湿地的生态价值足够的认识,我国过去几十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的问题比较严重。例如,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是我国泥炭地的主要分布区。泥炭地面积虽不大,但是碳储量占比高。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湿地曾挖渠放水,湿地被变为草场,导致泥炭地中碳的储量净减少


应对湿地面积减少,最重要的保护方式是建立保护地,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小区等。现在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9处,湿地公园1639处(含国家湿地公园899处)。全国的湿地保护率为52%,到2035年,国家的目标是60%。


海草
摄影:林树浩(左) 陶兴(右)

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湿地都保护起来,有些湿地和百姓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我们要搞清楚哪些湿地需要保护,就需要开展湿地保护的优先区和空缺分析。我国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将湿地保护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比如前面提到的泥炭地,《湿地保护法》已经明确禁止开采。


Q4  湿地保护还有哪些主要挑战?


于秀波:

湿地生态系统比较复杂。水文连通性的降低,植被的退化,外来物种(如互花米草)的入侵等都会对湿地的健康带来挑战。因此,在修复湿地方面,首先是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举例来说,某地实施湿地修复项目,其中一项工作是建立鸟岛,作为水鸟的栖息地。后来发现水鸟总不去,原来是因为在鸟岛上栽了很多的乔木,猛禽会在在树上停留,这样一来水鸟肯定就不敢去啦。这个例子说明,虽然政府或企业希望做好湿地的修复,但是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知识和技术,缺少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使得修复效果打了折扣。所以,希望大家把关注点放到生态修复的技术模式上,让好的技术模式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


池鹭(左) 白胸翡翠(右)
海口 万绿园


Q5  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湿地保护?


于秀波:

湿地修复的资金投入是挑战之一。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希望社会资本能够进入到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当中来。我们国家这么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全靠政府的资金是不现实的,慈善资金也难以承担。所以,还需要构建一些商业模式,让投入的企业能够获得商业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组织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力量。比如,我们在做湿地保护优先区和空缺分析时,就用了大量观鸟爱好者所收集的数据,没有这些数据,将难以进行科学的评估。虽然大部分的保护地是政府设立的,但也有一些公益机构设立的公益保护地。公益组织开展鸟类的调查和湿地的巡护,开展公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湿地保护,都是非常有益的行动。




结 语



















于秀波教授的介绍让我们看到湿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价值。修复湿地,维护湿地健康,不仅能强化湿地的碳汇功能,还能巩固现有湿地中大量碳封存,是有效的、基于自然的碳减排方案。


还有3天,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公布的《海南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20-2035)(征求意见稿)》就将结束征求意见(有话快戳“阅读原文”)。据该文件中的数据显示,海南省湿地资源总量为5.6万公顷,其中76%是滨海湿地,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承载着世世代代“靠海吃海”的居民生计,孕育着我们必需的优质蛋白供应源。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必将需要以科学创新的治理制度、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来解决滨海湿地上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文昌 会文


项目简介

海南气候伙伴作为智渔孵化的一个新项目,旨在通过议题网络和交流平台的搭建,为海南气候变化相关政府、智囊、社会组织等机构高效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提供协调和支持。“海南气候伙伴”专栏将陆续推出海南、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滨海湿地与气候适应领域的最佳实践,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作  者丨乔   峰

排  版丨易凤婷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